地方政府为什么喜欢用“房补”吸引人才
2010-12-13 | 阅读 3979 | 来源: 网络收集
摘要: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是若干年前一部贺岁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充满了调侃和戏谑的意味。然而,其中也有真意在。时下,正是百物日益昂贵的时候。人才,作为一种物品,自然也日渐昂贵了。那标志之一,就是它与当下百姓生活中最昂贵的消费品——房子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不知怎地,各个地方政府忽然间一个个地“求贤若渴”起来。不光是嘴上说说,还拿出了真金白银。譬如说,首都北京辖下的通州区刚刚公布了《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暂行办法》。该办法中提到,未来10年,通州将累计投入20亿元资金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同时将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专属园区,符合通州区标准的紧缺人才引进后最高将给予100万元房补,此外还将发放最高每月5000元的政府特殊津贴。而在这之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一的杭州,也发布了《2010-2012年人才专项用房供地与建设计划》。《计划》规定,人才专项用房实行政府定价,原则上不超过同类地段新建商品住房市场价格的50%。以杭州目前楼市的均价超过2万/平方米估算,一个符合条件的人才购买一套100米的房子,政府相当于补贴了百万之多!     

    这两个“百万房补”的政策,一经推出,自然而然地在网上网下引起了一片热议,其中质疑非议者众多。不过,相比更早之前的深圳发放房补事件,这点动静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一个月之前,当深圳向包括拥有资产293亿元的腾讯CEO马化腾在内的多名企业高管发放购房补贴或贴息的新闻一经披露,舆论哗然一片。这也难怪公众情绪激动。向一个拥有亿万财富之人发放住房补贴,无论怎么看,总像是一个周星驰式的“无厘头”。     

    都是“补贴”两字惹得祸!“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一般而言,在人们的印象中,补贴总是与贫困之人联系在一起。向富有之人发放补贴,乍听之下自然“逆耳”。但其实,上述所引事例中的“住房补贴”,均非扶危济困之补贴,而是一种奖励。既是奖励,则着重于其所作出的贡献,而与其贫富状态无关。     

    然则奖掖人才之举多矣,何以时下地方政府频频高举 “住房补贴”?无他,夺人耳目而已。     

    在当下的中国,最能拨动人们神经的话题,莫过于房价。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转眼之间就会化为满城风雨。君不见,如今的新闻媒体上,有关房地产的新闻报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没有来源和出处的猜想和揣测大行其道,乐此不疲地上演着“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游戏。无他,因为能吸引眼球;曾经是“象牙塔”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现在也纷纷走上十字街头,一个个地煞有介事地轮番进行着名曰“房价预测”竞猜表演。虽然那结果,实在不过是这一面“姑妄言之”,那一面“姑妄听之”。但迄今为止,这样的游戏非但热度不减,反而日益升温的态势。也无他,因为能吸引眼球。是的,此刻现在,一个人,一件事情,倘若要耸人耳目,将其捆绑在住房话题上,大抵总能或多或少地达到目的。  

    这样看,地方政府频频高举 “住房补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吸引人才,第一步首先要将信息传播出去,以便让包括所要招徕的“人才”在内的人们所知道。一笔每月成百上千的资金奖励,在当下已然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但当这笔钱以“房补”的名义出现,则一下子野鸡变凤凰,成为中人瞩目的焦点了。这种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在当今的中国,除了住房,大抵是无出其右者了。以此观之,地方政府其实是深谙市场营销之道的。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说,为人才重金下注是一笔投资。既然是投资,必然要有回报。虽然“房补”这一名义容易招惹是非,当倘若真能因此招来或者留住人才,则这种代价无疑是值得的。譬如说,向那些身价上亿的企业高管发放房补,虽然看上去有些乖谬,但不要忘了,倘若因此能够笼络住这些人才之心,不被一旁一直虎视眈眈的其他地方所拉拢,则其背后的企业,就是地方政府的税源所在。因此不难明白,从现实来看,地方政府引进的人才,无论是管理有方的经营者,还是身怀利器拥有专利的科技人员,大多数是与现实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往往有着直接的经济效益产出。

    或曰,既然如此,则一个地方正在创业之人多矣。而这些人,大抵正是最需要扶持的人,何以地方政府不将“住房补贴”之类的奖励措施授予他们。一旦他们的企业发展起来,岂不是同样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这想法自然是不错的。但问题是,你何以确定如此多的创业者中那些最终会脱颖而出,成功地发展壮大?这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花费可观,另一方面倘若判断失误,则血本无归。是的,这是一个有着很大讯息费用的领域,是风险投资公司大展拳脚的地方,而不是地方政府区区人才奖励基金所能承受的。而现成的人才和企业则不一样,看得见摸得着风险远小地多。从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并不是单纯的“人心不古”的问题,从经济学上说,还涉及到讯息费用以及投入产出的权衡。

    很难想象一个人才单是冲着地方政府的“住房补贴”而去。住房补贴当然有助,但主要的因素,应该是所在地对其未来的事业和生活有足够的吸引力。“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吸引人才之道,大抵如此罢。这,显然不是像发放 “住房补贴”那样简单!

MORE热门排行
换一换也许适合您的职位
©2008-2025广东鹏程万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粤ICP备12040454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20612
电子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qy.pc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