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中旅拆迁正式开始
因“被破产”而备受争议的清远中旅(详见本报2010年10月13日《清远中旅离奇“蒸发”迷局》),终未摆脱被强拆的命运。本月18日清晨7时左右,在大批防暴警察和城管人员的护卫下,四辆钩机开进清远中旅,拆迁工作正式启动。闻讯而来的中旅职工依依不舍地与为之服务30年的清远中旅挥泪作别。当地政府曾经担心的激烈抗拆冲突没有出现,但是清远中旅债权人冯坚表示,将向清远市清城区法院提起国家赔偿。
防暴警察三小时后撤离
18日清晨6时,当地警方开始清场,所有留守人员被带出,清远中旅的水电随即被切断。一个小时后,大批防暴警察赶到该区域,开始在清远中旅几大出入口和附近街道上驻守,并拉上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出入。随后,消防、城监、派出所、街道办事处以及拆迁用的四辆钩机相继到达现场,拆迁工作正式启动。
羊城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钩机伸出巨大的长臂向中旅大楼划去,砖石坠落的粉尘弥漫在空气中,大楼上曾经记载了清远中旅辉煌的“港澳游”、“出国游”等广告招牌相继倒地。
当地政府曾经担心的抗拆冲突没有出现,警方在上午9时左右开始分批撤离。
老职工远望着挥泪作别
听到拆迁消息的清远中旅职工相继赶到了中旅门口,无法越过警戒线的他们只得远远望着,与这个为之服务了一生的公司挥泪作别。
60岁的梁金焕又哭了,就像两年多前突然听到清远中旅宣告破产时那样。她依依不舍地看着支离破碎的大楼,陷入了对往事的追忆。
“当年,我们中旅是清远最牛的企业,全清远20多台大巴都在中旅,中旅110间客房夜夜爆满,连走廊和会议室都住满了人,去中旅喝茶是当时一件很时髦的事情。”梁金焕告诉羊城晚报记者,1986年时,清远平均工资不过30多元,而她的收入却高达180多元,上世纪80年代,中旅一半的职工都买了彩电。
同在现场的刘彩金在中旅破产后被要求参加清算工作,至今她还没拿到一分钱补偿。“拆迁没人通知我们,我们差点连中旅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刘彩金告诉记者,她为中旅服务了一辈子。
“相信法律能够保障权益”
面对拆迁,被蒸发了上千万元债务的清远中旅债权人没有采取过激举动。债权人冯坚告诉记者:“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这样的结果满意,而是我们相信法律可以最终保障我们的权益。”
冯坚告诉记者:“清远中旅的债务不过2000多万元,而这地块就价值6000万元,债权人并未要求中旅破产来偿还债务,清远中旅怎么就被破产了呢?清远中旅当年花了39万元购买的土地,怎么就变成‘国有划拨’而被无偿收回了呢?”
让冯坚不满的还有房屋和土地相剥离的处置方式和房屋估值严重偏低。“按照住建部的文件,房屋估值应该以房屋建设成本为依据,6000多平方米的房子建设成本最起码要1700多万元,可是怎么就只值300多万元了呢?何况估值是2008年做出的,在两年后依然按照两年前的标准进行补偿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对于法院的判决,冯坚提出要求国家赔偿。他说,按照法律规定,只有住建局这样的政府部门才能向法院申请强拆,而没有资质申请强拆的拆迁人土地储备局,向法院提出申请强拆也获得了通过。
羊城晚报记者 彭卫 摄影报道 (发自清远)